故事是這樣的,我的朋友群中有好幾個都有在寫blog的習慣;而最近有另一位本來只嘴砲的朋友不知道是怎麼了,居然也開始寫起文章。他本人看起來是一個不學無術、想當壞人但當成可愛的反派角色的傢伙,偏偏寫出來的東西除了一如本人的嘴賤,文章裡面卻又有模有樣有內餡…
於是在一次的閒聊中,我記得那天他去書店找些出當做寫作的參考資料,剛好是經過新生南路的一個路口的一個分隔島,我對他說:「你知不知道你其實己經變成食品加工業業者了?」
友:「啥?」
我:「就和XX克咖啡一樣啊!隔壁企業的布丁出包滯銷了,送來這邊整理開發一下,變成個布丁冰沙之類的,就又成了個大家排隊嚐鮮的新產品。你不覺得你的文章也有類似的感覺嗎?」
友:「對吔!雖然我知道你是順便又捅了我一刀,不過真的是這樣沒錯…」
──────
雖說是插科打渾,但其實這是這陣子體悟出來的新共同點。請你想想,其實你每天的所有的食衣住行生活活動及使用都是類似「食品加工業」的成品。看起來很健康的生菜沙拉,是青菜洗過摘葉子淋上醬料包裝運送的加工結果;每天滑來滑去的手機,也是晶片面板電池靭體組裝起來的加工產品;更別說你每天打開facebook攤開報紙轉開電視所吸收的內容,也是幾小時前朋友記者部落客拿著材料生出來的結果。
而你從小唸到大的課本和在網路上看到的各種懶人包,當然也是加工出來的產品。
加工品有沒有好處?其實加工品之所以會存在,當然有其價值。現代人生活忙碌,要是連吃個東西都得從種菜養牛收割宰殺洗滌烹煮都得自己來的話,可能本來的工作還沒做完,菜和牛都還沒長大人就先掛了。所以加工品確實是有其必要,特別在這個事事外包的世界潮流中,你每天所遇到的各種加工品只會越來越多。
然後,可能中的地雷也會越來越多。雖說理論上加工品的水準會來越來越好,但黑心商品就和詐騙手法一樣也是會進步的,吃到黑心的加工產品,小則拉肚子,重則住院開刀。就之前的食安問題來說,當初大家都以為我們的政府會對食安嚴格把關,事實上除了台灣自己人相信之外,連台灣出口的食品都成為一種代表一定程度的品牌。結果一爆下去接著連環爆,到後來大家才發現原來所相信的世界並不那麼可靠;號稱會幫我們把闗的相關單位,原來其實也只能在事發後亡羊補牢。
而除了食品,其他的面向也是一樣的。讀到黑心的加工資訊,小則一時迷惑,大則一生堅信不移。其實如果自己信一信也無妨,但如果影響到別人,那就是另一回事了。
但我們又不可能都不碰加工品,那麼到底該怎麼辦?
你有沒有想過,號稱幫你把關的機制,也可能因為他出發點的熱心,造成了對你的黑心呢?從小到大,不管是家裡的父母、學校的老師、當兵的學長、公司的主管,可能都告訴你,這樣做、照著做就對了,別去想太多…
事實上整個體系沒教如何建立自行分辨的能力,就是當下最大的問題。你是否也發現到,我們的教育體制一向只餵養你他們加工過的東西,在上課時要你一字不漏的全部接受,在考試時照著他們設定好的價值觀做答,變成他們眼中用用功功的好學生,堂堂正正的____人。
請記得,在那樣的狀態下所灌到你腦子內的東西,對你而言並不叫資訊,而是沒有用的資料。就像食品工廠內堆滿整箱的雞蛋、蔬菜、沙拉、塑膠盒,你只是把這些東西塞進去,花了錢放到爆倉卻沒有加工產出任何對你自己有產值的成品。
如果資料沒有加工,那麼就永遠只會是沒有用的原料。請記得,一個正常的食品加工廠,在加工的時候會將原料去撫存菁後才能變成健康的成品;一個有思考能力的人,在吸收資料時得將訊息懷疑辨證後才能生出真正屬於自己的想法。
共勉之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